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有效的开展原型设计的工作(中篇) 公告 职场 交互 评测 观点 运营 体验 业界

卧枕江山 普通用户 2021-4-30 1145

全部产品所在的店铺地址:https://www.axureshop.com/shop/3039

本产品所在地址:https://www.axureshop.com/a/1471655.html

在这样一个看重颜值的时代,想要做出一个赏心悦目的网站或者移动APP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产品经理,也都希望创造的产品是与众不同的,在茫茫的互联网产品海洋里,能够闪出耀眼的光芒,就好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人群中独一无二的那个一样。

这么说来,其实每一个产品经理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颗文艺青年的心灵,也正是拥有了这样一颗感受丰富、细腻的产品之心,才使得我们能够对产品设计的细节有着更为透彻和深入的理解。



原型设计在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其实是最后一个环节,开展的依据则是之前梳理出来的产品流程。

这期主要围绕什么是原型设计、原型设计的流程、设计原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来进行阐述。


l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一个好的产品原型可以让其他人迅速理解我们想要做什么事情,减少团队沟通成本,并确保接下来要推进的事情没有什么误会。

产品经理在将原型图画好之后,往往会特别欣喜,恨不得立马就让全体团队成员看到自己的设计成果。但是,这时候的原型图通常是不完整的,很多场景、因素缺少考虑,小到一个按钮的位置,字段展示、大到功能的流程设计、逻辑设计。

如果轻易把这么一份不完整的原型交付给技术,不但技术会喷你,搞不好用户也来喷你,甚至老板也会来喷你。

所以,打磨好产品原型,尽量考虑各种场景、因素,设计原型时尽量细化分析,让所有人从原型就能看到你的态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我们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型设计的相关流程。


这个流程,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前面重点分大模块讲的东西,比如明确用户与场景,就是用户分析、需求分析这两个大头。

原型只是结果,更多的时间应该放到前面的过程。

画原型改原型的时间尽量控制在30%以内,如果原型反复修改,说明业务和需求没有真正的封闭,前面环节的底子没有打好。


了解到了上面原型设计的工作流程,那么产品经理应该怎么着手设计的呢?设计思维是什么?

原型的设计思维共有五个阶段,共情(理解用户)、定义(定义问题)、构思(构思方案)、原型、测试。

虽然原型阶段在设计思维流程中占领着一个关键部分,但原型并不被局限于某个阶段,而是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设计阶段都能使用的一种设计手段。

例如,在理解用户的阶段,当我们进行用户访谈时,可以很轻易的使用草图等低保真原型来传达观点,进一步提高沟通效率。


在规范的设计流程下,原型承接前期的调研工作并开启后续的测试工作,且原型和测试之前经常处于一个轮动机制下,即不断的修改原型并投入到新的一轮测试中。

比如,产品经理很随意的把原型甩给了设计师,要求设计师直接开始UI设计。事实上在这之前产品经理按照常规流程,发起了一次需求评审会,然而涉及到开发、产品、运营、设计、老板等多个不同职能不同身份的人同时介入的情况,此时的评审更像是菜市口吵架,群体决策是一种极其低效的形式,大部分意见都没有太多参考价值。最终闹得草草收场。

所以正式拿到原型后,发现原型从交互细节的遗漏、到布局混乱、再到信息架构混乱等多个严重问题。此时应该思考这背后的流程有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是因为产品经理或者设计人员能力不足,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做事不严谨?有这方面原因,但只是其一,其实这是一种原型的滥用,很多人并不理解真正的原型应该如何发挥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说并未真正理解原型这种工作方法,或者片面畸形的理解了原型设计


而反观一些原型设计,包括设计网站上传的设计师作品,及一些产品一步到位给出的原型,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

理解——定义问题——探索方案——最终原型。

总是根据个人的经验一步到位。

这样的畸形流程常见于设计师和某些领导强硬穿插主导的产品设计,以及完全依靠产品经理来驱动的项目。


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型是所提出解决方案的简单实验模型,用于快速,廉价地测试或验证概念,设计假设以及其概念化的其他方面,以便设计师可以做出适当的改进或探索可能的方向。原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手绘的草图或者精致的线框图。它们都能表示你的思考过程,都代表着你的想法

正如上面所言,原型最本质的作用,也是它最大价值化的方向是测试与验证。事实上原型用于测试是原型概念最初提出来的目的,甚至这种方法一直融入在我们的工作甚至生活中。

在当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领域,原型更多情况下被拿来作为直接交付物,而且往往从想法直接跃进到高保真原型,中间的过程,原型测试的功能都被忽略,原型工具确实成了产品经理、交互设计的基本能力范畴,但大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的正确使用原型这一工具。大部分情况下,个人判断、臆测成为了原型的主要依据,没有繁复的测试,没有持续的验证,更多的是来自对竟品的复刻,以及最常规的解决方案案例。

原型作为一种创建模型的行为,在我们花费宝贵的时间和人力去开发成熟的产品之前,原型可以作为一种低成本验证产品可行性及体验的途径,从基础的草图到线框图再到可交互的高保真原型,每个阶段我们都能持续测试、验证,直到我们确信,已规避大部分问题,可以正式启动产品的开发。这则是原型更具有效益的意义,即规避风险的同时节约成本。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讲到,产品经理设计的原型存在大量问题,而事实上,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他设计原型期间进行规避,如果从想法到草图再到低保真原型,仔细的思考方案,持续的与设计团队沟通验证,最终会规避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即减少了设计修改的成本,更有可能避免上线后修改的巨额成本。

然而事实上,现在的产品经理或者交互及UI设计师,在逻辑思维及对产品的思考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但逐渐的,大家过于盲目的信奉个人思考、个人判断在产品设计中的比重,这就很容易陷入“习惯陷阱”,不会深入思考而是盲目的选择第一时间意识到的所谓最简单的方案、不仅没有创新,且容易忽略一些死角问题而造成损失。

越来越多的把用户挂在嘴边,在行为上却愈发远离用户,没有测试和验证,却以为心里认为的用户就是最终用户,自己的想法就代表用户,你不是用户,你甚至不是用户之一,你只是你。

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花费精力在那些令人振奋的新想法,集思广益并为实现这些想法进行计划-直到我们在启动它们之后才意识到,我们出色的设计没有吸引我们的用户。换句话说,我们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假设可能是错误的,而当它们错误时,则会导致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浪费。原型设计有助于防止这种情况。快速且频繁地进行原型设计是检验你的假设,了解用户并改善你的想法的最佳方法。原型可以是任何东西,从纸上的草图到角色扮演:可以使你的想法切实可行的任何事物。原型设计有助于使人们倾向于采取行动(而不只是思考)和创造偶然性的机会,这是创造真正有用和革命性解决方案所需的创新火花。


登录后回复
最新回复 (0)
返回